找到相关内容313篇,用时2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宗教概说》(3)

    否定鬼灵、神只的存在,经典上也有四大金刚和天龙八部的记载,尊重他们是六道众生之一,同样具有清净的佛性。对于人世间的命运变化,佛教认为明因识果,才是自助助人的究竟之道。《遗教》中,佛陀明示后世弟子...普遍讽诵马鸣所作的赞佛诗歌(即《所行赞》),故首先颂扬马鸣所集的赞佛诗文,其次正诵佛经,后陈述回向发愿。全部过程为“节段三开”,故称三启。了之时,大众同声念“苏婆师多”或“娑婆度”(赞叹经文为微妙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5651953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实用佛教》(1)

    :“安处不动,犹若金刚;以智慧箭,斩烦恼贼,破生死军,摧伏魔怨,荷负一切,令诸众生皆得解脱。”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,手持宝剑,即象征以智慧剑斩断烦恼魔军。因此,《遗教》云:“若有智慧,则无贪着,常自...,后来亦以安般禅法教众,为入门之主要方便。   关于调心方面,《遗教》说:“制心一处,无事不办。”调心就是要把杂念、妄想、散乱的心专注于一处,让妄心止息而进入清净、明觉、忘我之境,这也是坐禅的根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451966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实用佛教》(2)

    □惭财,自惭而不造诸恶;□愧财,于不善法心生羞愧;□闻财,能闻正教;□施财,舍离一切无染着;□慧财,摄心不散,照了诸法。   □《遗教》:“惭耻之服,无上庄严。”   □参考《佛教丛书.仪制.佛化...唯有依循人间佛教,受持菩萨道的戒行,才能让佛光普照,法水长流。   [注释]   □《遗教》:“于我灭后,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(戒),如闇遇明,贫人得宝,当知此则是汝大师。”《四十二章经》:“弟子去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451967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实用佛教》(3)

    明经》、《圆觉经》、《楞严经》、《梵网经》、《优婆塞戒经》、《六度集经》、《百喻经》、《法句》、《遗教》、《四十二章经》、《说八大人觉经》、《父母恩重难报》等。   中国祖师大德的著作,是...安然往生。   □见有他人来探病,应适时告辞。   □医师许可范围内,可用轮椅或推床,将病人带到户外活动。   □离开病房时,要使病人保持愉快而乐观的情绪,祝福病人早日康复。   [注释]   □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551968.html
  • 初级学讲义

    度须跋陀罗,都是讲四谛的道理。佛法中无论大乘、小乘,渐修、顿悟,或显、密等法门,皆是以四谛为根本。   「谛」是真实不虚、真理之意。四圣谛亦称四真谛或四谛法,即苦谛、集谛、灭谛、道谛。《遗教》云:「月... 【结语】   《遗教》云:「说苦谛实苦,不可令乐;集真是因,更无异因;苦若灭者,即是因灭,因灭故果灭;灭苦之道,实是真道,更余无道。」大众若能确实了达四谛真理,并于日常生活中,于四谛理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1151983.html
  • 马鸣等五菩萨传

    肥草,看看饿马是吃草料,还是听法。  比丘登坛讲法。他讲的是《遗教》,讲时语词恳切,深入浅出,感人肺腑,场上肃静;连那饿马似也听得出神,尽管饲以草料,它们都不思进食,竖耳谛听。  比丘讲经毕,只闻...终于得到了胜果。自此,凡过去不能了悟的,皆能通达;凡所见所闻所阅的经典,悉能永记不忘。对当年释迦所说的《华严经》等诸部大乘,尚有未彻底明了的,弥勒在兜率天一一再为他解说,使他完全了解,并能记忆受...

    鸠摩罗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24952318.html
  • 福严寺志

    福严供学生听用,前后记有:妙法莲华经七卷、维摩诘所说三卷、金刚般经一卷、五戒原理及其实践、地藏菩萨盛德及其法门。学僧早课诵《遗教》,半月诵《瑜伽菩萨戒本》,每周进行生活座谈。[47]由此可以看出...[78]主要的师资有真华(乘宗论、念佛打坐、大乘起信论、佛门掌故)、慧天(十善业道经、遗教、金刚经)、大航(成佛之道、百法明门论、释禅波罗蜜)、妙境(摄大乘论)、道海(戒律学)、如虚(四十二章经)...

    阚正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0652357.html
  • 解迷云居寺

    理解。   静琬跟从慧思修得了这套方法,为他的北上创造了很好的条件。所以,静琬刊刻石经,开始应该是《法华经》。后来续刻了《华严经》、《涅盘》、《维摩经》、《金刚经》、《遗教》等。看来,刻经初期,...)。其修删、两存而涉及辽藏者凡六十八部。除极少数丹本有误外,其余皆以丹本为佳。例如:   “止函《说频毗婆罗诣佛供养》西晋沙门法矩译右一经名译主诸藏皆同。而其文相国本、宋本全同,丹本大别,似未知...

    yjwdh的个性LOGO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5552593.html
  • 佛教部分有关"三"的名词简解

    甚于污泥,直心念道,可免苦矣。”。《遗教》说:“谄曲之心,与道相违,是故宜应质直心。当知谄曲,但为欺诳,入道之人,则无是处”。  (2)深心:即是乐修一切善法。菩萨要以甚深的信愿乐修一切善法,六...性。中有说:“情与无情共一体,处处皆同真法界。”(2)离垢妙极法身,是在因地之中,修德有功,离了五住烦恼,断了二种生死。(二种生死是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)得证无上菩提道果,究竟成佛。  报身是智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22053831.html
  • 佛教现代化改革计划

    佛教现代化改革计划    佛教自释迦牟尼佛创始以来历经二千五百多年历史,虽然尚未有过明确的改革出现,但现实中改变则一直在进行,发展到今天,实际上已与正传佛教有了很大不同。比如佛陀在最后教导《遗教》中明确要求比丘不可务农,但主张丛林制度的百丈禅师却以“一日不耕,一日不食”为自豪,并且也得到了众人的称赞和推广;又如在涅槃后二、三百年的阿育王时代比丘尚是不可收取金钱的,但现在中国绝大多数寺庙都...

    李庆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55757028.html